close

讀冊編輯推薦

給孩子一隻魚,不如教他音樂!藝術教育史上的奇蹟!

文/Anderson

  這書原名的「Changing Lives」,是「正在改變他人的生命」,又也是「正在(被)改變的我們生命」。「改變生命」!好大的字眼,這裡頭真的有足以匹配得上的故事嗎?答案是:這是真的!《改變生命》裡講的就是如此重大、動人、撼人的,關於改變他人、改變自己生命的真人實事;它講述一個傳奇的英雄故事,也帶出了那後面變得不一樣了的世界、以及在那裡被扭轉、逆轉的孩子們的人生。

  事情得從1975年說起,當時,委內瑞拉的音樂家暨經濟學家艾柏魯,出於一份信念,他認為音樂能夠改變貧童的生命,然後他開始實踐這個想法。最早是帶十一個孩子在廢棄停車場練團,很快就有了影響力,接著慢慢擴大,直到全國性的規模,終於,這個事蹟促成了「系統教育」。以這個教育理念與體系作為依據,三十多年,無數的青少年與家庭,因為孩子的接觸、學習古典音樂,而有了重大轉變,該國除發展出上百個交響樂團,貧童們更徹底遠離了過去容易牽連上的毒品和犯罪。

  「系統教育」?理論這麼無懈可擊,那有沒有「實驗證明」呢?嗯,關於教育或任何一種更為長遠的深耕,我們不該有「拿出證據才相信你」這樣的頑固,可是,好吧,如果要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,讓大家相信一件從來沒遇過、沒想過的事,那麼,here you are:

  接受這個教育的其中一個孩子,或許你已經認識了長大後的他,他是有「當代伯恩斯坦」之稱的洛杉磯愛樂現任音樂總監杜達美。他在系統教育裡接觸到古典音樂,持續走在音樂這條路,那成為他的人生志業。杜達美獲獎無數,同時任職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首席指揮、委內瑞拉西蒙.玻利瓦交響樂團藝術總監的他,無論在愛樂者或音樂圈中,都被看為是擁有非凡天分的「天生的音樂家」。

再厲害的種子,都沒辦法獨力地長成一株耀眼的大樹,沒辦法理所當然地打開整片蔭綠,它非得要有足以支持的環境。那麼,如果杜達美曾是這其中一個充滿潛力的小苗,讓他成為一株大樹、甚至帶出整個森林的,是什麼樣的環境呢?

  「讓孩子在音樂的浸淫薰陶裡長大」,聽來真奢侈,像是只有菁英家庭或上流階層才提供得起的待遇,可在《改變生命》裡,我們讀到艾柏魯博士如何藉著發起了這樣一波社會改革運動,除了委內瑞拉的遍地開花,系統教育的精神也傳到世界各地。讓音樂教育是即使貧困的孩子也可以享受的社會權利、讓音樂為更多人創造出豐富的精神世界、成為其希望的源泉,幫助所有的孩子們能有勇氣、熱情,不因眼前的物質匱乏而失志。就從這裡,埋下了「改變生命」的源頭。

  翠夏.彤絲朵(Tricia Tunstall)以身兼作家與音樂家的身分,寫出了本書,關於這個簡直是藝術教育史上最激勵人心、最戲劇化的巨大故事,《改變生命》採取了人物敘事與採訪報導兩條路並進來寫作,作者領路,帶我們親身走過每階段的第一現場,從各個向度來認識「系統教育」、「核心學校」之從概念到實踐的路途,既讀到一個曲折且光輝燦得很不現實的真人實事,又也同時對社會與時空脈絡等背景有完整的認識。

原文出處:讀冊生活《改變生命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