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始手稿譯本 重新《審判》卡夫卡
2013-07-03 01:44 中國時報 【江家華/台北報導】
今年適逢作家卡夫卡誕辰一三○周年, 漫步文化推出卡夫卡代表作《審判》,翻譯自卡夫卡的德文版原始手稿;「光點.台北」戲院則推出紀錄片《我再次介紹我自己:我叫作法蘭茲.卡夫卡》特別放映會,讓大眾更為貼近這位大師。
「想必是有人毀謗了約瑟夫.K,因為他並沒有做什麼壞事,一天早上卻被逮捕了。」卡夫卡以這樣的懸疑情節展開小說《審判》,故事始終圍繞著銀行經理約瑟夫.K莫名地遭到法院逮捕,直到審判來臨都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。
《審判》部分來自卡夫卡與他的未婚妻菲莉絲的故事。卡夫卡對菲莉絲一見鐘情,展開熱烈追求,也向她求婚。他卻又在一次旅遊中,意外愛上另一名女孩,被菲莉絲及她的姐妹們發現。她們聯合起來控訴卡夫卡的無情,菲莉絲最終解除婚約,這段過程激發了卡夫卡的創作。
卡夫卡逝世於一九二四年,過世前特別吩咐好友布羅德將他的作品全數銷毀。布羅德卻違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卡夫卡《流刑地》舞蹈新詮釋
2013-06-29 01:29 中國時報 【汪宜儒/台北報導】
高雄索拉舞蹈空間推新作《流刑地》,改編自卡夫卡的同名短篇小說。(索拉舞蹈空間提供)
來自高雄的索拉舞蹈空間推出舞碼《流刑地》,改編自卡夫卡的同名短篇小說,透過舞蹈的各種肢體意象,呈現小說人物熱情、焦慮、冷漠、無奈的極端情緒,今年也正是《流刑地》這篇小說誕生的一百周年。
在原著故事中,有一個極遙遠的流放地,犯人們在那邊被一部精心設計的刑具折磨至死。長年負責操作維護這部機器的軍官,全心愛護著這部機器。某一天,新任統治者宣佈廢除刑罰,軍官頓失人生目標,於是脫下衣服,躺進刑具,為了捍衛機器的存在意義而死去。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當代華文小說家,書寫卡夫卡的未完遺作!約瑟夫.K的審判來臨前、定讞後,還發生了什麼連卡夫卡都不知道的事?
今年為卡夫卡誕辰130週年,漫步文化出版其代表作《審判(原始手稿完整版)》,是根據德文校勘本為基礎,還原卡夫卡原始手稿,並收錄未完成的遺稿,完整重現《審判》全貌。
原始手稿能夠被世人所見,歸功於卡夫卡的摰友布羅德(Max Brod)。卡夫卡過世前,交待布羅德將其作品全數銷毀,布羅德不僅違背了他的遺囑,更將部分作品出版,才使卡夫卡的作品有機會出現在世人眼前,包括《審判》的遺稿。而今,我們邀請知名華文作家,各自為《審判》創作一篇「虛構的遺稿」,看當代華文作家如何書寫卡夫卡式的荒誕。
〔作家|02〕張亦絢
1973年出生於台北木柵。巴黎第三大學新索邦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。短篇小說〈幸福鬼屋〉收錄於《同志研究》(經典解碼:文學作品讀法系列。文建會出版)。近作包括長篇小說《愛的不久時:南特/巴黎回憶錄》、讀書心得報告《小道消息:書房裡的禁忌遊戲》(聯合文學)、電影長片劇本《我們沿河冒險》(101年度優良電影劇本佳作)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K 從未真正在過了午夜後,出發去散步。他們通知他被捕之後,這事誘惑了他。他並沒有不能安睡。他只是需要刺激。K有正常人的所有需求。他幾乎想大大地加深他的煩惱,讓不對的感覺變成什麼東西:一碟小菜或是幾顆糖果紙會發亮的糖。K 什麼都不想擺脫,像渴望親吻或被親吻,他想要「做到底」。問題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世界各地的卡夫卡/卡夫卡(沒有)來過中國
‧
聯合文學 2013/06/24
卡夫卡誕生130周年紀念專輯-世界各地的卡夫卡:在上世紀初,一些德語地區的藝術家對中國有奇怪的想像,或者獨特的感受。奧地利作曲家馬勒(Gustav Mahler)在《大地之歌》(Das Lied von der Erde, 1909)中,用了李白、錢起、孟浩然和王維的詩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作者/鄭政恆】
●卡夫卡看中國
在上世紀初,一些德語地區的藝術家對中國有奇怪的想像,或者獨特的感受。奧地利作曲家馬勒(Gustav Mahler)在《大地之歌》(Das Lied von der Erde, 1909)中,用了李白、錢起、孟浩然和王維的詩,訴說人生的感受與苦難。德國表現主義導演佛列茲.朗(Fritz Lang)的默片《三生記》(Destiny, 1921)有一個段落,是發生在中國的,相當奇幻,如今看來也很可笑。在布拉格一家保險公司工作的卡夫卡,想像一個不真實的中國,也寫下了短篇小說〈往事一頁〉和〈萬里長城建造時〉(1917,以下卡夫卡小說譯文,參葉廷芳主編的《卡夫卡短篇小說全集》)。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【好設計】雖然憂鬱但是要可口――卡夫卡《審判》封面設計
作者:聶永真 / 2013-06-21
裝幀設計/聶永真(攝影/但以理)
讀《審判》很容易把周遭正在發生的事加入聯想,初讀的時候,我連結了台灣核四廢除運動與政府間的抗爭,相較於強而大的國家政策結構,任何抗爭的動作看起來都跟故事主角K 正在憂慮與對應的解套動作一樣,一方面建立在如文中K 生活在一個法治國家,處處祥和,所有的法律都屹立不搖的理性無懼;而另一方面,卻又擔心「事件或案件本身」是否存在於錯誤瑕疵或令人無法信任的意外,而感覺不安。我們相信有理有據、脈絡清晰可以解決錯誤、劃分對錯,辯證有其必要;但是如果我們正在對抗的謬誤本質大到足以掩蓋任何革命的形式(是的,形式之徒勞),最終或許得到的也只是一句「沒有為什麼」的審判。而「審判」一詞,有上對下的意味,任何對話在「審判」一詞裡沒有公平性。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當代華文小說家,書寫卡夫卡的未完遺作!約瑟夫.K的審判來臨前、定讞後,還發生了什麼連卡夫卡都不知道的事?
今年為卡夫卡誕辰130週年,漫步文化出版其代表作《審判(原始手稿完整版)》,是根據德文校勘本為基礎,還原卡夫卡原始手稿,並收錄未完成的遺稿,完整重現《審判》全貌。
原始手稿能夠被世人所見,歸功於卡夫卡的摰友布羅德(Max Brod)。卡夫卡過世前,交待布羅德將其作品全數銷毀,布羅德不僅違背了他的遺囑,更將部分作品出版,才使卡夫卡的作品有機會出現在世人眼前,包括《審判》的遺稿。而今,我們邀請知名華文作家,各自為《審判》創作一篇「虛構的遺稿」,看當代華文作家如何書寫卡夫卡式的荒誕。
〔作家|02〕何景窗
/ www.facebook.com/hochingchwang
1976出生台灣高雄市,長住過高雄台北台南倫敦廣州等城市,著有書法散文作品集《想回家的病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K 想提前離開酒館,他沒有喝完一杯啤酒,整個晚上抽了相當多的菸。和他在酒館定期聚會那群人正酒酣耳熱。不再留一會嗎?其中一個年紀較長的先生說,哈斯特爾先生託人帶話,已動身往這裡過來。K 看著牆面上的時鐘,吧台後方的時針指著十點鐘,酒保不經意與他眼神交會,向他點頭,K 把頭傾斜一側示意回應,接著站起身戴上帽子。不了,今天到這裡,有些事我必須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老大哥不夠看 網路監控卡夫卡更貼切
2013年06月14日11:28
卡夫卡《審判》的內容,比《1984》更貼切此次被報料的美國網路監控事件。圖/漫步文化提供
【戴伊妏/台北報導】美國在過去一個月爆發網路隱私與安全的醜聞,揭祕美國政府監控國內外電話和通聯紀錄的前CIA雇員艾德華‧史諾登( Edward Snowden) 目前遠逃到香港。這起事件讓喬治歐威爾以政府監控人民言論的老大哥角色小說《1984》,24小時內在亞馬遜網路書店銷售成長70倍。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當代華文小說家,書寫卡夫卡的未完遺作!約瑟夫.K的審判來臨前、定讞後,還發生了什麼連卡夫卡都不知道的事?
今年為卡夫卡誕辰130週年,漫步文化出版其代表作《審判(原始手稿完整版)》,是根據德文校勘本為基礎,還原卡夫卡原始手稿,並收錄未完成的遺稿,完整重現《審判》全貌。
原始手稿能夠被世人所見,歸功於卡夫卡的摰友布羅德(Max Brod)。卡夫卡過世前,交待布羅德將其作品全數銷毀,布羅德不僅違背了他的遺囑,更將部分作品出版,才使卡夫卡的作品有機會出現在世人眼前,包括《審判》的遺稿。而今,我們邀請知名華文作家,各自為《審判》創作一篇「虛構的遺稿」,看當代華文作家如何書寫卡夫卡式的荒誕。
〔作家|02〕黃崇凱
1981年生,雲林人,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。曾獲文學獎若干。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總幹事、雜誌編輯,現為出版社編輯。與朱宥勳合編《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》。著有小說集《靴子腿》、《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》、《壞掉的人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K試著讓自己被滿腦的銀行思緒沖泡,逐漸淹過整具軀體,在搖晃的車廂中彷若待在水族箱。他可以聽見馬車格登格登的輪圈接觸地面的顫抖,震幅越來越小,直到馬蹄停住,車廂還略微動搖著。他從車窗望出去,看見艾爾莎的窗子透出昏黃黯淡的燈光,帶著些遲疑的暈糊。
K下了車,正要進門的時候恰好有位男士開了門走出來,他們錯身之際,匆匆看了彼此一眼。K覺得此人有些面熟,卻一時想不起最近在哪見過。他帶著疑惑一階一階數著腳步,邁向艾爾莎的房間。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宛茜/台北報導】
今年是文學大師卡夫卡誕辰一百卅周年紀念,漫步文化重新出版其代表作「審判」。「審判」過往中譯本皆譯自英文版,此次版本不僅譯自德文原版,更還原卡夫卡原始手稿,重現卡夫卡創作的原始面貌。
「審判」描述銀行經理約瑟夫.K,遭一個無形法庭控告。他愈是反抗、逃避,獲判的罪也愈重,直至審判來臨,都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。
卡夫卡以離奇荒誕的故事,預示了現代人的絕望與困境。而研究者認為,卡夫卡在「審判」中縮影了自己和未婚妻菲莉絲之間的絕望愛情,菲莉絲最後解除了婚約,是對卡夫卡不忠的「審判」。
卡夫卡逝世於一九二四年,過世前囑咐摰友布羅德將作品全數銷毀。然而布羅德不僅違背了他的遺囑出版部分作品,還擅自刪改書中字句,包括他認為卡夫卡錯用的標點符號,或邏輯不通之處。過去台灣的「審判」版本,皆沿用布羅德改動的版本。
「審判」的手稿版卻還原了布羅德改動的部分。英國研究卡夫卡的學者麥爾坎‧帕里斯指出,這些被布羅德認為「不合理」之處,正展現了卡夫卡作品的「神祕主義」。
舉例,「在大教堂中」一章中提到約瑟夫抵達時,時鐘正敲響十一下。布羅德根據書中所描述的時間推算,將「十一」下改成「十」下。但麥爾坎指出,這是卡夫卡在寫作中展現「內在時鐘」與「外在時鐘」的不一致。
全文網址: 卡夫卡130歲冥誕 「審判」重新出版 |聯合新聞網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致各位讀者朋友 好:
本書經再次校正後,發現因key in 誤植,造成多處德語拼字錯誤,
為此疏漏,誠心向各位致歉。
並謹附上此勘誤表,提供各位參閱。
《審判》勘誤表
|
頁數行數
|
原書錯誤
|
更正
|
300頁倒數第三行
|
Carl Lindstrbem AG
|
Carl Lindström AG
|
303頁第二行
|
布斯特納小姐(Ftaeulein Buerstner)
|
布斯特納小姐(Fräulein Bürstner)
|
303頁第3行
|
逮捕(Verlaftung)
|
逮捕(Verhaftung)
|
303頁第4行
|
訂婚(Verlosung)
|
訂婚(Verlobung)
|
303頁第4行
|
解除婚約(Entlotang)
|
解除婚約(Entlobung)
|
304頁注釋六
|
馬克斯.弗利德曼(Max Frdedrann)
|
馬克斯.弗利德曼(Max Friedmann)
|
305頁注釋11,
第三行
|
蕭肯(Woetgong Alexander Schocken)
|
蕭肯(Wolfgang Alexander Schocken)
|
305頁注釋11,
末行
|
參見Franz Kafka:Briekc 1913-Moerz 1914,hrsg. v. Hahs-gerd koch
|
參見Franz Kafka:Briefe 1913-März 1914,hrsg. v. Hans-Gerd Koch
|
perip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